您的位置: 成飞医院 新闻中心院内新闻详细

甲流≠普通感冒,流感爆发季,防治秘籍请收下!

发布时间:2023-02-28 17:44:02本文来源: 儿科阅读次数:0


近期各大医院门急诊、发热门诊流感病例激增,医院发热就诊病人人满为患,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,正确认识流感,做好防护,流感病毒快走开!

01流感和普通感冒有啥区别?

流感,是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冬春季节高发,传染性强,一般为急性起病、发热(常常高热,体温可至39-40℃)、畏寒、寒颤、头痛、头晕、全身乏力、肌肉酸痛、食欲减退等等,也可能有咳嗽、咽痛、鼻涕、恶心、呕吐等表现。若是感染乙型流感,恶心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能比较明显。

普通感冒,是一类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,没有季节高发特点,全年都可以出现,传染性较弱,通常表现为鼻塞、流鼻涕、打喷嚏、咽痛、咳嗽、低热、头痛等等,通常症状轻微而且多数能够自己恢复。

02如何判断是不是得了流感?

关注三点:有无流行病学史、有无相关临床症状、实验室检查是否阳性。


⚫流行病学史:通俗点讲就是两点,近期有没有密切接触过类似症状或者确诊流感的人?有没有去过或者居住在流感高爆发区域?


⚫临床表现:有没有畏寒、高热、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、极度乏力、食欲减退、咽喉痛、干咳、鼻塞、流鼻涕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 。


⚫实验室检查:流感病毒核酸检测、流感抗原检测、流感病毒培养分离是否阳性,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是否显著升高。


疑似流感:有相关流行病学史,或者有相应的如发热、四肢肌肉酸痛等临床症状,但是没有做流感核酸或者抗原等检查,或者检查结果暂时阴性。

确诊流感:有流感流行病学史特点或者临床表现,具有上述实验室检查中一种或一种以上检测结果阳性即可确诊流感。

03流感如何传播?

主要通过流感患者或隐性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——飞沫传播,也可通过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传播

04哪类人容易得流感

普遍易感。在流感高爆发区域的,或者具有基础慢性疾病、吸烟、因劳累、压力大导致的免疫力低下等都会导致更容易患流感。


警惕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:

①年龄<5岁的儿童(尤其年龄<2岁);

②年龄≥65岁的老年人;

③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:慢性呼吸系统疾病、心血管系统疾病、肾病、肝病、血液系统疾病、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、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、免疫功能抑制或功能低下等等;

④肥胖者[体重指数(BMI)大于30];

⑤妊娠及围产期妇女。

05得了流感怎么办?


注意休息,补充水分。休息可以减少身体能耗,适当多喝水可以补充发热丢失的水分,避免孩子脱水。


按需使用退热药。儿童目前安全有效的退热药包括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,使用退热药的前提是发热给孩子带来了煎熬感,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退热药,改善孩子的不适感。否则不推荐使用,因为退热药对流感病毒没有杀伤力,但如果孩子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,可以酌情及时吃退热药。


对于咳嗽儿童,不推荐使用止咳药。目前的研究认为,对于12岁以下,特别是6岁以下的儿童,不主张使用止咳药。因为咳嗽本身未必是我们的敌人,引起咳嗽的原因(流感病毒)才是。12 岁以上的儿童如果咳嗽严重,并且明显影响日常生活,可以口服右美沙芬,缓解咳嗽症状,具体情况需要就诊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

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抗流感病毒的特效药。流感是有特效药的,常见的包括奥司他韦、扎那米韦和帕拉米韦。一般起病 48小时内使用,效果较好。对于轻症且无并发症的流感儿童,发病已经超过 48小时,可以不使用特效药,因为流感具有自限性;对于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流感儿童,即使发病已经超过48小时,也应使用药物;对于发病小于48小时的轻症流感儿童,可以不使用药物。

06儿童得了流感,出现什么情况应尽快就医?

⚫体温下降后,精神状态仍然很差。

⚫体温下降后,仍然有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表现。

⚫有其他任何超出家长生活常识的表现,如抽搐、脸色异常、有出血点或大片的红斑等;或有重症流感的危险因素,如年龄特别小、精神状态差、疑似并发症等情况出现时。


如孩子确诊流感,期间出现上述情况,家长务必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。

07如何预防流感?

疫苗接种: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。


药物预防:在流感高发季,可酌情采用抗流感药物(如奥司他韦)预防,比如家庭成员有流感确诊患者,可能与儿童有密切接触的,就需要预防性抗流感。其他情况,需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用药。


加强护理:做好个人卫生,勤洗手,在流感流行季节,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地,出现流感样症状后,做好自我防护,戴好口罩并及时至医院就诊。



通用医疗成飞医院儿科就诊指南

儿科/新生儿科门诊 周一至周日

上午8:00-12:00

下午13:30-17:30

儿童急诊

周一至周日全天(24小时诊疗服务)


【来源:贺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