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飞医院科普】服用人参有讲究
提到含有“参”字的中药,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第一个答案就是人参。的确,我们对人参最为熟悉。人参自古被誉为“百草之王”,为最有名的补益药之一。《神农本草经》云:“人参味甘,微温。主补五脏,安精神,定魂魄,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,开心益智。久服轻身延年。” 作为冬令补品,人参对人体确实有大补的作用,不过,“人参”乃统称,其种类繁多,功能不尽相同。不了解人参的服法,不但不能进补,还可能会引发身体不适。只有选用得当,才能尽其调补之效。今天,我们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关于人参的小知识。
人参来源于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。其性微温,味甘、微苦,归脾、肺、心、肾经。为补气药,具有大补元气,复脉固脱,补脾益肺,生津养血、安神益智的作用。现代研究表明,人参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、改善心脏功能、降血糖、增强机体免疫及抗衰老等多种作用。
人参中富含丰富的皂苷、多糖、挥发油、蛋白质、氨基酸类化学成分。其中,人参皂苷为人参的主要功能成分,是衡量人参质量的重要指标,有多种生物活性。包括抗炎、抗氧化、抗疲劳等作用;人参多糖是人参中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,研究显示其具有抗肿瘤、免疫调节、抗氧化等作用。
一、摸准人参的“脾性”
不同人参,功能各异。要选择适合自己服用的人参来适时进补很重要。人参分野生和栽培。播种在山林野生状态下自然生长的称“林下山参”,习称“籽海”,栽培品俗称“园参”一般前者更优,但现在非常少见了。
对人参进行加工后,人参会发生化学成分的转化,导致药理活性的不同。
生晒参:很常见,由园参炮制而来,经晒干或烘干。其性平,能补气生津,养阴清虚火,适合阴虚火旺体质者,症见舌质偏红、口干咽燥、头晕耳鸣者。
红参:和生晒参一样,也由园参加工,经蒸制后干燥而成,一般为红棕或棕黄色。红参温补,补气中有刚健温燥之性,长于振奋阳气,适合阳虚体质者,症见面色白、形寒肢冷、精神萎靡、腰膝或小腹冷痛、苔白滑舌者。
二、人参的服用方法
人参的主要功效是补气,适宜身体虚弱的中老年人,以及大病初愈或久病人群。一般来说,其服用量宜每次3~9克,要循序渐进,过量有害。
1.空腹服用最佳。通常认为是蒸炖(隔水炖)最好。因为它能保持恒温,能使人参有效成分最大限度溶解,减少其有效成分损失。
2.嚼食参片:将薄片人参或参须段放入口中细细咀嚼,连渣一起咽下。每次1~2片,每日2~3次。
3.研末吞服:是指将干燥人参研成细粉,温开水送服,一般每次2克,一天2次。
4.泡茶饮服:首先将人参切为薄片,取5~10片,用开水冲泡饮服可连泡数次,最后连汤带渣吃完。注意,泡茶服用不是将人参于茶水共同泡服。
5.浸酒饮服:取参10~20克,最好用全须生晒参或鲜参浸入1000克白酒中,四周后,待酒中有明显参味时,即可服用,每周宜振动搅拌1~2次。每次可饮用10~15ml,一天2~3次。
三、注意事项
人参虽补,但并不是人人适合,需要辨证后服用,尤其还需注意以下禁忌:
1.不宜与萝卜、浓茶和咖啡等同服。
2.过敏体质不宜服用。若服参后出现皮疹,则不可再服用了。
3.高血压患者慎用。
4.感冒发热时不宜服用。因发热时心悸剧烈,服用人参会提高血液循环,使心悸更甚而加重病情。
5.凡气盛、身热、脉滑实有力、大小便不通而实热者均不宜服用人参。
6.人参忌与葡萄同吃。由于葡萄中含有鞣酸成分,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,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。
7.湿热壅滞导致的水肿,服用后水肿会加重。这是因为人参具有抗利尿作用。另外,肾功能不全伴尿少者亦慎用。
【来源:于雪阳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