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飞医院科普】揪心案例:一个让心脏失控跳190下的元凶,如何织就防护网?
近日,通用医疗成飞医院儿科接诊了一位12岁突发胸闷心悸的男性患儿。据患儿自述,早上在学校里突然感到胸闷、心悸,直到医院症状持续约3小时。儿科门诊急查心电图发现孩子心率最高达190次/分(同年龄段正常儿童心率60-100次/分),心电图显示宽大畸形的QRS波——这正是室性心动过速的典型表现。经过我院儿科紧急药物治疗、密切监测,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医生的协助下,孩子最终心律转复窦性,转危为安。这个惊心动魄的案例,将我们的目光聚焦在这个被称为“心脏电路故障”的危急重症上。
一、心脏的电路系统:生命节拍器的奥秘
心脏每分每秒的规律跳动,依赖于一套精密的“电路系统”:窦房结作为总指挥发出指令,通过心房传导至房室结,再经希氏束、左右束支传递到心室肌。当这个传导路径出现异常,就可能出现各类心律失常。
室性心动过速,是心室肌细胞“抢过指挥权”,擅自以每分钟超过100次的频率放电。这种异常的起搏点可能位于心室任何部位,导致心脏无法有效泵血,短短几分钟就可能引发休克、脑损伤甚至猝死。
二、儿童室速的“特殊警报”
与成人不同,儿童室速具有独特特征:
1.突发性更强:约60%患儿无基础心脏病史
2.症状更隐匿: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拒食、嗜睡
3.遗传相关性高:30%病例与基因突变相关,如长QT综合征、Brugada综合征
4.代谢因素突出:电解质紊乱(低钾血症)、药物中毒更易诱发
文章开头案例中的患儿,最终考虑特发性的室性心动过速,最终需要进一步电生理检查以及射频消融手术才可能根治。
三、识别危险信号:这些症状要警惕
室速发作时,心脏失去有效收缩,导致全身供血不足:
1.脑部缺血症状:头晕、黑朦、突发意识丧失(如案例中的晕厥)
2.心肺缺氧症状:呼吸急促、口唇发绀、胸痛
3.循环衰竭症状:四肢湿冷、脉搏细弱、血压下降
特别需要注意的是:儿童在运动后、情绪激动时或发热期间突发晕厥,必须立即就医排查恶性心律失常。
四、三重防线解决问题
第一道防线:终止发作
1.电复律: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,立即使用同步直流电复律;
2.药物急救:胺碘酮、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注射;
3.改良版瓦氏动作:对某些类型室速,用力呼气后屏气可能终止发作。
第二道防线:预防复发
1.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(ICD):像随身携带的“急救医生”,自动识别并电击终止室速;
2.射频消融术:通过导管找到异常放电点,用射频能量精准“灭火”;
3.基因特异性治疗:如CPVT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+氟卡尼的“鸡尾酒疗法”。
第三道防线:病因根治
1.矫正结构性心脏病(如肥厚型心肌病外科治疗);
2.代谢性疾病管理(如纠正甲状腺功能亢进);
3.基因治疗。
五、家庭防护指南
1.建立急救档案:确诊患儿应随身携带注明疾病信息的医疗手环;
2.环境预警系统:家庭可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(AED),家人学习心肺复苏术(CPR);
3.生活方式管理:
①避免竞技性体育运动;
②限制咖啡因、茶等摄入;
③保证充足睡眠。
4.定期心电监测:智能手环虽不能诊断室速,但可发现心率异常趋势。
室性心动过速虽凶险,但通过早期识别、科学救治和系统管理,完全可以实现有效控制。当孩子出现不明原因晕厥时,请记住“黄金4分钟”原则:立即拨打急救电话、开始胸外按压、尽快获取AED。多一份认知,就多一份生的希望。
参考文献:
[1]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;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.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[J].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,2016,20(4):279-326. DOI:10.3760/cma.j.issn.1007-6638.2016.04.002.
[2]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,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.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(2016共识升级版)[J].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,2020,34(3):189-253. DOI:10.13333/j.cnki.cjcpe.2020.03.001.
【来源:贺毅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