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飞医院科普】凌晨三点还清醒?护士亲授比数羊更管用的安眠秘诀
“护士,我又一晚上没睡着。"作为神经内科的夜班护士,我几乎每个夜晚都会听到这样的倾诉。看着患者疲惫又焦虑的眼神,我深深理解失眠带来的不只是夜晚的煎熬,更是第二天的精神不振和情绪低落。
今天,我想分享一些临床上能帮助入睡的小方法,希望能助您重新找回甜美睡眠。
一、先来自测:你的睡眠质量达标吗?
不妨对照以下情况,看看自己是否有这些表现:
☐入睡困难:关灯后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仍无法入睡
☐睡眠浅易醒:晚上会醒好几次,每次醒着的时间比较长。晚上醒着超过30分钟,或者晚上醒的次数超过5次。
☐早醒型失眠:比平时早醒,醒了就再也睡不着,总睡眠时间不到6.5小时。
☐睡眠质量差:12%的时间在第一阶段睡眠,20到30岁的人慢波睡眠少于5%,或者30到40岁的人慢波睡眠少于3%。
护士小贴士:如果上述任何一项每周出现至少3次,并持续超过1个月,建议你到医院寻求专业帮助。
二、为什么我们在深夜格外清醒?
失眠的背后,常常隐藏着这些“罪魁祸首”:
☐心理压力:工作压力、家庭责任、经济压力,让大脑即使在夜晚也无法停下
☐情绪波动:白天的争吵、持续的焦虑、莫名的担忧,都会在夜深人静时被放大
☐生活习惯:下午那杯提神的咖啡、睡前刷不停的手机、不规律的作息时间
☐环境因素:过于明亮的房间、不适宜的温度、嘈杂的声响
了解了失眠的原因,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实用的应对方法吧!
三、护士亲测有效的安眠“小贴士”
贴士1:重建“床=睡觉”的联结
我们常常在床上看书、玩手机、工作,久而久之,大脑不再将床与睡眠直接关联。
试试这些方法:
1.只在真正困倦时才上床,而不是因为“到点了”必须睡
2.如果20分钟还没入睡,请果断离开床,去另一个房间进行放松活动(比如阅读纸质书、听轻音乐)
3.每天固定时间起床,包括周末,帮助建立稳定的生物钟
贴士2:让身体先于心灵放松
当身体放松时,心灵也会随之平静:
1.腹式深呼吸:平躺,一只手放在腹部,用鼻子缓慢吸气(感受腹部鼓起),然后用嘴巴缓缓呼气(感受腹部收缩),重复5~10分钟。
2.渐进式肌肉放松:从脚趾开始,绷紧肌肉5秒,然后彻底放松30秒,感受那份松弛,逐步向上到全身各个部位。
贴士3:打造理想的“睡眠洞穴”
原始人为什么睡得好?因为他们住在洞穴里!我们也可以营造这样的环境:
完全的黑暗:使用遮光窗帘、眼罩,即使是微弱的充电器指示灯也可能影响褪黑素分泌;
适宜的温度:18-22℃的凉爽环境最有助于入睡;
屏蔽噪音:使用耳塞或白噪音(如雨声、溪流声)掩盖突兀的声响。
贴士4:专业医疗援助
如果前3种自我调节方法尝试2~3周后仍无明显改善,建议到医院神经内科、精神科等睡眠相关专科咨询专业医生,寻求专业帮助:
药物治疗: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助眠药物。
物理治疗:如经颅磁刺激等非侵入性治疗方式。
护士小贴士:记住,求助是关爱自己的表现,不是软弱!
亲爱的朋友,睡眠本是生命最自然的节律,就像潮起潮落、日月交替。当我们停止与失眠对抗,转而温柔地接纳和准备时,睡意往往会不请自来。
今晚,不妨放下“我必须睡着”的执念,试着为自己创造一个黑暗、凉爽、安静的空间,然后轻轻地、慢慢地,迎接自然降临的睡意。
愿每个夜晚,你都能与美梦相遇;每个清晨,你都在满足中醒来。
【来源:张春梅】